**经济/政策**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经济出现大的
波动,并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昭显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及时制定实施房地产调控细则,有
效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坚决落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由于实际利率仍为负值,因此中国需要加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肖春泉表示,中国工业经济正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
持续增大、通胀压力上升等诸多问题,预计今年工业增速在11%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邢毓静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目前没有时间表,但如果市场需求增加,变化可能比想象的来得快
--汇丰(HSBC)公布,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降至51.5的七个月低位,暗示紧缩政策不断加码,令制造业景气有所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称,2011年中国经济具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环境,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9.5%,经调控可以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
===============================================================================
**金融/证券/保险**
--屡刹不住的信贷投放,促使中国央行扩大差别存准动态调整实施范围.三位消息人士透露,
差别存准已由此前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扩展到地方法人银行,目前有超过20家农村信用社被列入其中.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目前尚无时间表.
--银监会发言人称,银监会正在就利用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监管新工具,对商业银行实施新的审慎监管框架起草指导性文件,并在近期出台.
--中国的银行股融资案再添新军.光大银行<601818.SS>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筹
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资本.有报导指是次融资规模约达400亿元人民币.
--上海证券报报导,上海正在就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一事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上海希望在上半年能够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并开展试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一位董事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料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筹划
已久的国际板,允许外国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中国收紧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中国银监会称,将逐步实施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其中包括发行专项金融债进一步拓宽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负债渠道、放宽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举措.
--针对近期有关"银会已放松房地产信托贷款"的报导,银监会表示,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
管政策和要求未发生改变.将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最新变化情况,继续坚持相关监管政策和要求,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中国的城商行或将迎来新一波上市潮.上海证券报报导称,目前上海银行IPO案已上报监管部门,争取在2011年实现上市;此外,上海农商银行也拟三年内完成上市,重庆银行此前也明确今年上市计划
===============================================================================
**行业/公司**
--中国自20日起上调汽、柴油销售价格,以反映国际油价涨势以及抑制石油消费需求过快增
长.并指采取控制油价涨幅等措施,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新华社发表文章称,1月中国普遍上涨的房价显示,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决策部署不能放松,而目前京沪等地房价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市场空间基本消失,出台调控细则,防止房价暴涨,对于其它地方而言意义更大.
--为落实中国国务院新一轮房市调控政策,南京市政府发布最新房地产调控16条细则,规定本
市居民限购第三套房,能提供一年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则限
购第二套房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示,今年估计还将有20余家国企退出房地产业, 去年已退出副业是房地产业的企业有14家.
--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邓崎琳称,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预计2011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32亿吨左右,增长5%,预计比上年增加3,000万吨左右.
--中国第四大钢铁企业--鞍钢集团[ASISG.UL]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宣布其与英国斯坦科集团
签署协议成立鞍钢英国控股公司,并联合收购英国USS钢材加工中心,正式开启其布局英国的征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约分析师罗冰生称,2011年中钢协将开展建立国家铁矿石、煤炭等战
略资源储备和运销体系研究,做好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和进口流向管理工作.
--上海证券报报导,面对高企的资产负债率,五大发电集团纷纷瞄准资本市场这个融资平台.
国电科环集团、福新能源及华能新能源今年将力争首次公开发行(IPO).
--尽管中国高铁建设风起云涌对国内航空业形成冲击,目前运营的机场亦大多数亏损,但从民航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达1:8的长远眼光看,中国民航业"十二五"(2011-2015年)将继续保持大手笔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