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既可以高高在上的鸟瞰全貌,也可以看到在其它地方同时发生的一切;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可任意透视人物的内心。
效果作用:(1)视野无限开阔,时空变换自由,能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2)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描述人物和事件。(3)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既有助于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强化其表现力。(4)叙事朴素明晰,阅读轻松。
不足:(1)因为全知,叙事的真实可信性易受挑剔怀疑。(2)叙事形态封闭,结构较呆板,基本按照时空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迭宕。(3)“全知”叙事,会使读者被动地跟着叙事跑,留给读者再创造的空间有限。
内视角借助某一人物的意识感知,从其视角出发,从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叙述其体验的世界,不能像全知视角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
效果作用: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叙事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比全知视角强。
不足:(1)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及其所叙题材的错位,影响可信度;(2)难以描写主人公的外部形象;(3)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
优点:(1)作为目击者、见证人,其叙述对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2)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便于进行议论抒情;(3)可以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4)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时,可以反映人物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还可推动情节发展。
不足:某些事情的真相及主要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只能靠主人公自己的话语来揭示,若话语过长可能冲淡基本情节,造成叙事呆板。
注意:内视角叙述既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主人公视角或见证人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甚或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类似于作者的“替身”),以冷漠的旁观者态度叙述其“所见所闻”叙述方式,仅限于向读者叙述人物可闻可见的言语和行为,不加任何解释,不介入到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去。
效果作用: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直观、生动,使作品更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增强神秘感,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有利于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发挥读者的审美再创造力。
不足:很难进入人物内心,最多只能靠暗示,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言而不尽,作者难以直接介入进行议论抒情。
各种视角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全知全能”的叙述,可以使阅读者感到轻松,只管看下去,叙述者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内视角的“人物“叙述可以使阅读者共同进入角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外视角的叙述,可给人无穷的诱惑力,并给人极大的想象的空间,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