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妹视角 > 正文

新视角放学孩子不叛逆:别让过度担心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admin 2025-06-25 46

  然而,当小鸟孵化出来后,翠鸟妈妈却开始担忧小鸟的安全,生怕它们不慎从高处跌落。于是,她决定将鸟巢往下移。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变成了那只“翠鸟妈妈”?对孩子总是充满担忧,难以放下心中的牵挂。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的担忧又扩展到了他们的学习、交友、习惯等方方面面,总是忍不住多叮咛几句,多嘱咐几遍。

  然而,古语有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过度关爱和担忧可能带来的后果。当我们的爱失去了分寸,变得过于殷切和频繁时,它便可能演变成对孩子成长的阻碍和伤害。

  心理专家陈默曾在一次演讲中,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关于过度担心的故事。她遇到过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这孩子死活不吃学校里的饭,每天都要带着饼干和零食去学校。孩子的妈妈对此束手无策,只好向陈默老师求助。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陈默老师发现,这位妈妈自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就对孩子在学校的饮食问题过分关注。

  每天放学,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孩子:“今天中午吃的什么?每个菜都有哪些食材?是怎么烧的?”就连简单的番茄炒蛋,她也要追问“到底是番茄多还是鸡蛋多”。

  无独有偶,陈默老师还遇到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女孩,举止行为颇为怪异。只要有男孩子稍微靠近她,她就会不停地哭泣,坚决不跟男孩子做同桌,甚至拒绝与男孩子交流。老师觉得女孩的行为有些异常,建议女孩的妈妈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在与女孩妈妈的交谈中,陈默老师逐渐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出于对女儿的过度担忧,这位妈妈从小就在女儿耳边不停地念叨:“男孩子要欺负你,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男孩子要打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这种过度的担忧和叮嘱,让女孩对男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排斥,进而出现了上述的怪异行为。

  陈默老师深刻地指出:“一个母亲在哪件事上对孩子的心很重很重,孩子早晚在这件事上会有麻烦出来。”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过度担心的危害。

  正如墨菲定律所言,你越是担心什么,那么它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因为每一次的担忧和嘱咐,都在向孩子传递着焦虑和恐惧,让孩子在内心不断强化这些负面暗示,变得越发紧张、怯懦、缺乏自信。

  过度的担心,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孩子的心灵和手脚。它让孩子无法自由地探索世界,无法勇敢地面对挑战,甚至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像翠鸟妈妈一样,因为过度的担心和害怕,最后把孩子推向了更大的悲剧。

  知乎上,一位网友曾深情地讲述过自己的经历。从小到大,她的耳畔总是充斥着“不行、不可以、不安全”的声音。

  18岁那年,当她满怀期待地与朋友们计划去爬山时,妈妈的警告如同一盆冷水浇下:“你知道某某山上每年摔死了多少人吗?”

  到了大学,每次外出都成了一场“汇报演出”,她必须向妈妈详细报备行程,并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打电话或发定位报平安,否则就会迎来妈妈的连环追问。

  家里的微信群,也常常被妈妈转发的“跳楼、自杀、女大学生被骗”等文章所占据。这种过度的关心,让这位网友感到世界灰暗,内心提心吊胆,最终陷入了失眠的困境。

  心理学博士王铮也曾接诊过一个类似的案例。一个上大学的男孩,一到学校就出现头晕、难受、烦躁等症状。

  经过深入了解,王铮发现,这些症状与男孩妈妈的过度关心和干涉密切相关。妈妈每天都会详细询问男孩的生活点滴,哪怕他已经上了大学,依然要被追问吃得好不好、穿什么衣服。

  父母的过度担心,往往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和对未来的恐惧。他们试图通过控制孩子的生活来避免潜在的风险。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上永远无法成熟,就像一只从未练习过展翅的小鸟,永远无法拥有搏击长空的力量。

  《父母与青少年》一书中,将这种过度关心的父母称为“直升机式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孩子头顶盘旋,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介入孩子的生活。

  我们时常陷入一个矛盾的漩涡:一方面,我们渴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独当一面;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他们受到伤害,于是紧紧握住手中的线,不敢轻易放手。

  然而,正如自媒体人刘娜所言,过度的担心不仅是对孩子自信的打压,更是对孩子能力的扼杀。真正的爱,是学会信任和放手,给予孩子自由飞翔的空间。

  信任,是父母对孩子最深情的告白。它意味着我们相信孩子拥有成长的潜力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当我们用信任的目光看待孩子时,我们会发现,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要聪明。

  作家罗怡君在书中分享了她与女儿的故事。曾经,她对女儿看电视、吃零食的行为充满担忧,总是忍不住提醒和限制。

  然而,当她决定给予女儿充分的信任,设立一个“同意日”,让女儿在这一天可以自由选择时,她惊讶地发现,女儿表现得异常自律。

  女儿的话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潜力,过度的保护和限制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无能。

  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校长,曾对女儿的学习和成长束手无策。她强势地为女儿规划人生道路,耗费心力转学,却换来女儿学习热情的日渐消退。

  直到她痛定思痛,决定把自主权还给女儿时,女儿才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专业,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过度担心和控制,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当我们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释放出无限的潜力。

  信任和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它要求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自律、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当我们用爱和信任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让我们学会信任和放手,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飞翔,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成为健康、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心理学家克里斯·梅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来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无法学会解决问题。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育儿的新视角。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生怕孩子饿着;因为怕孩子摔倒受伤,这不让干那不让玩,处处设限;孩子一遇到冲突,家长就急着帮忙解决,生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需要在不断的尝试、探索、犯错、纠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会选择,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喂饭剥夺了孩子自主进食的机会,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理的能力,急于帮忙解决冲突则让孩子习惯了依赖。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都在悄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们总免不了为孩子牵肠挂肚。但请记住,我们所担心的那些问题,如摔倒、受伤、冲突等,恰恰是孩子成长的礼物。它们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坚韧,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该是爱他、信任他、引导他,而不是事事替他谋划做主。我们要像定海神针一样稳住自己,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

  当孩子跌倒时,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做出选择时,尊重他的决定并给予支持。

标签: 新视角放学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